2017年春天刚刚步入,回顾2016, 除了大人物与大事件,还有一个群体能够触碰我们内心的柔软,引发深深共鸣。
我们很容易在抱怨房价高就业难的群体中找到他们,很容易在漂泊都市的蜗居蚁族中找到他们,他们是1996工作潮中的码农,是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,他们平凡的身影汇聚着社会焦点,他们的名字贯穿了2016年,甚至在未来还会被不时提起。
他们是草根,是小人物,也是人群中的大多数。他们的面孔曾经模糊不清,此刻竟如此清晰。
4月29日,河南周口官方公布了13年前“王娜娜事件”的详细经过,披露了王娜娜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是如何被别人冒领、顶替上大学。
现在,王娜娜已经是一个自信并善谈的女人,她熟悉如何去面对媒体和政府官员。她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,开始关注法律,跟律师探讨“公民的权利”。
6月1日,蒙冤入狱近14年获释的钱仁风向云南省高院院申请国家赔偿,两个月后,她得到172万的赔偿金。
钱仁凤的2016年是在广州度过的,在这里,她找到了一份新工作,交了一位当协警的男朋友,开始了新生活。
有些青年的生命则在2016年画上了休止符。
如果没有那通骗走她学费的诈骗电话,18岁的徐玉玉此刻应该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园里,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参加元旦晚会。可惜,她在骄阳似火的8月份,因为伤心欲绝,心脏骤停离世。
过早凋谢的青春面孔还有魏则西。去世前两个月,他在知乎一则题为“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?”的帖子,直指百度为医院提供搜索推广的“恶”。他以冰冷的死亡,暴露了竞价排名的监管真空,将黑幕炸出一个缺口。
徐玉玉也炸开了一个缺口,她的遭遇,引发高层下决心重拳打击电信诈骗。魏则西和徐玉玉,是2016面孔中的一抹苍凉悲情。他们都用在生命倒逼监管发力的提速和方向。他们的遭遇和影响,让人想起孙志刚。当年,青年孙志刚在深圳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打死,倒逼了中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。
遗憾且痛心的是,这样的倒逼代价实在是太大了。希望敲门而至的2017年里,每一缕公平正义的阳光都能照耀到青年人的脸庞。